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30集课程复讲

谷丽红学长

  
尊敬的老师、学长:
    大家好!

     1、“奸巧语”。这个“奸”是欺骗、是机巧。那为什么要用奸跟巧?就是为了把自己的言语过错,自己没有守信用的过失掩盖起来。所以孩子他假如用奸巧语,他就有可能是在撒谎。能撒谎的孩子聪不聪明?不聪明还撒不出谎。孩子的聪明是用在当孝子,当好学生,当好公民,那才是用对了地方。很多小孩在耍小聪明,大人还笑呵呵。 所以孩子撒谎有几种可能我们要擅于观察。当孩子初犯,我们要慎于开始,要很谨慎。所以孩子很可能因为要贪图利益,撒谎,贪图利益。 
    孩子撒谎很有可能觉得好玩,一开始给你骗一下,你也笑一笑,他也笑一笑。那他就觉得怎么样?很有意思。你看很多综艺节目在玩弄别人,大家哈哈大笑,所以孩子觉得欺骗别人很好玩,这都是误导。所以小孩假如因为好玩撒谎,一定要适时的制止,不能再犯。 
  第三个小孩有可能因为逞能而说谎,还有掩过饰非、父母影响,我们要适时去观察。逞能,因为他要炫耀,所以就把话讲得很夸张。你注意去听看看,有些八、九岁,十岁的孩子会攀比,我们家有什么?有计算机,有数字数码相机。这就愈说愈夸张,我们当老师的要谨慎,适时去制止。 
  下一个掩过饰非。很多孩子一犯错,他会有一点紧张,一紧张,可能就怕被大人发现。所以当孩子在掩过饰非,我们也要仔细去观察,不能让他养成习惯就麻烦。 
  最后,父母的影响。有一片电影叫手机,手机里面有统计一个数字,说一个成人一天讲的谎话有多少?有二十五次,二十五次谎。所以大人在一天当中讲这么多次谎,那小孩潜移默化。比方说,这个妈妈在接电话,儿子也在,爸爸也在。电话接起来:我先生不在。那小孩说:爸爸在,怎么会不在?小孩都听蒙了。所以小孩在的地方绝对不可以撒谎,小孩不在的地方也不能撒谎。所以我们之前也有提到一个观察,要学会拒绝。你不学会拒绝,人家就不知道你为人的分寸,你生活的原则。只要你该拒绝的拒绝,你的朋友就会顺着你的原则跟你交往,何必在那里遮遮掩掩?累死自己,后来还被人误会,说你怎么可以不守信?或者怎么可以躲我?那就把本来很单纯的事情搞得怎么样?挺复杂的。这是“奸巧语”,我们要注意孩子撒谎的情况。“秽污词,市井气,切戒之”。 
   2、“见未真,勿轻言”。当我们还没有看到事实真相,只是听别人片面之词,绝对不可以把这个话再传出去。这是一个很重要谨慎的态度。假如你没有确定,它可能是谣言,那你这么又一传出去,自己就变成帮凶。所以团体要以和为贵,绝对不可再惹是非,这个共识很重要。所以团体需要的是包容,而不是攻讦,而不是漫骂。所以古代对于言语很谨慎,因为往往乱之所生,言语就好像那个阶梯一样,一句一句谗言慢慢就制造了动乱。 
  所以“君听臣当诛”,当国君的假如听了谗言,臣子就要遭殃了。“父听子当决”,父亲假如听了后母的谗言,听了别人的谗言,可能他的孩子都遭殃,骨肉之情都有可能会决裂。夫妻听谗言,“夫妻听之离,朋友听之疏”。朋友假如听进谗言,慢慢就会疏离,夫妻可能就会分离。所以我们对谗言要很谨慎,要注意。来说是非者。一个有修养的人,会不会说长道短?他希望的就是人与人和睦相处。很可能你跟某一个人有一些不愉快,他可能会过来告诉你,其实对方上一次也满称赞你的。让你的气消退一点,退一步就怎么样?海阔天空,其实忍耐一些气,那一些脾气,那都是空的。只要调节调节互相让一下、互相体谅一下,就没事。最怕的就是加油再添醋就麻烦。 
  所以古代就有提到对于谗言要谨慎的一段诗。说到“堂堂七尺躯”,一个人堂堂七尺的身躯,“莫听三寸舌,舌上有龙泉,杀人不见血”。所以一个家、一个团体,甚至一个国要能相处得好,我们其中的分子对于谗言一定要懂得辨别。所以“见未真”,假如他在说某一个人的是非,你跟这个人也颇有交情,这个时候当然你不能把这一段话传出去。那我们应该怎么做?毕竟你也听到了,总不能视而不见。所以可以去跟这一位朋友说,现在外面是这样传言,我们用一个真诚心去跟他讲。讲了以后,假如没有这回事,那我们就安慰安慰他。所以只要你没有做,迟早日久见人心。那假如这个传言确实还有几分真实,那我们也要适当赶快要规劝他:人的名誉在团体当中特别重要,我们应该赶快收敛一点。 
  所以不管是谗言,还是说人家的坏话,都到我们这里适可而止。所以读书明理的人,纵使听到的是事实,而这个事实攸关团体的和谐,攸关一个人的名节,他也会避口不谈,所谓隐恶扬善。当你是隐恶扬善,对方有一点好你就赞叹他,对方一些不好的你不说,但是从你的威仪当中,他也知道你知道。所以在这个当下他会感受到,我做一点好,人家就称赞我;我做不好,人家也没指责我,慢慢的他就会往做好的这个方向去前进。所以这都是人情当中的一个分寸。 
   3、“知未的,勿轻传”,我们对于很多的道理还没有了解透彻,对于一些事实还没有清楚,不可以轻易去讲给别人听。怕的他先入为主,我们又讲错了,就把人家误导到不对的路上去,这样就很不好。 
    4、“事非宜,勿轻诺”,那现在轻诺的现象多不多?所以喜时,一个人很高兴的时候,不可以随便就答应要给人家什么东西,很有可能到时候没做到就失信于人。所以大人很常犯的就是一高兴,孩子马上察言观色跟你要东西。你马上说:好!好!到时候就后悔。 
  教育孩子的原则一定要怎么样?要一致。不然孩子一定躲到那个没有原则的父亲或母亲的背后。所以等饭都吃完,他不肯吃,父亲就说:来,把它收掉,统统收掉。儿子可能还在那里摀着嘴生气,反正让他自己去生气。结果当天晚上因为没吃晚餐,所以半夜饿到睡不着觉,起来干什么?翻冰箱吃东西,吃冷的都有。下次还敢不敢威胁?敢不敢要求?不敢。所以我们从之前几天课程,有没有深刻体会到教育慎于始,特别重要。不只小孩重要,所有大人的相处,你也是要让他第一次就了解到公私的原则是什么?所以“教妇初来,教儿婴孩”,是同样的道理。媳妇刚来的时候,总不能到处撒野,也要了解到家里的整个情况,大家才会做好配合。 
  “勿轻诺”一来是因为溺爱,二来是没有原则。父母给予的承诺都凭着好恶,想给就给。可能答应了以后,情绪又变了,又不给他。小孩对你就没有信任,比方说,你在那里打麻将,然后就跟孩子说:好,你不吵,给你买什么。所以以后他要东西都在什么时候?在打麻将的时候,或者你在忙的时候,他都知道这个时候要东西铁定要得到,那就很麻烦。所以父母也要勿轻诺。父母要勿轻诺,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勿轻诺。 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